/* */
追根溯源
■ 郭 健
最近热播的《独孤天下》让独孤家族迅速走红,很多人对这个家族的出身充满极大的兴趣,纷纷考究独孤家族的历史,答案众说纷纭,但是要说独孤家族跟陕西安康有极大的关系,你们信吗?
其实在陕西安康旬阳县曾出土过一件国家一级文物,那就是独孤信印。1981年深秋旬阳少年宋青在县城东坛玩耍时,偶然拾到“独孤信印”,并无偿上交国家。这枚煤精石印呈十八面体,高4.5厘米,宽4.3厘米,十四面刻有文字,文字有“臣信上疏”、“臣信上章”、“令”、“密”、“大司马印”等。这枚印章的出现,将旬阳的名字与这件国之重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面对独孤家族的神秘和独孤信印的华美,这个显赫一时的大家族和安康到底有什么关系,这枚印章又是怎么遗落安康的呢?
首先我们要考证的是独孤家族到底从哪里来?据《北书》记载,独孤信生于公元502年,也就是北魏景明三年,原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今山西大同人。可以确定的说,独孤信是北方人,和位于秦岭以南的安康还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可能很多人会骂,那你说这些有啥用嘛。别急,马上就会为你分析到,那时候正好是南北朝时期,而独孤家族所在的北魏当时很强大,独孤信祖父一代开始入朝为官,从山西大同前往内蒙武川镇守,并在此安家,独孤家族也开始在这里发展为“门阀”。
独孤信在18岁的时候,与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孤,因此而知名。因为北部边境丧乱,独孤信逃避到中山,成为葛荣的部下。公元528年,独孤信26岁,北魏名将尔朱荣击败葛荣,任命独孤信为别将。后来北魏宗室权臣元灏进入洛阳,尔朱荣又任命独孤信为前锋,和元颢的党羽在黄河北面作战,打败元颢党羽。任安南将军,被赐爵为爰德县侯,从此独孤信走进高级官员行列。
公元530年的10月,尔朱家族拥立北魏宗室扶风王元怡次子元晔为帝,年号建明,成为尔朱氏手中的傀儡。独孤信也被尔朱氏派往今南阳新野县镇守,当时南阳都属于九州之一的荆州,不久后独孤信又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守。
重点来了,南乡到底是哪里呢?因为在现在的中国地理上,对这个县的记载极少,通过翻阅资料,发现在古时成为南乡的县份竟达10多个,但是有两个县跟南阳新野靠近,那就是今天的河南淅川县南部和陕西汉中的西乡县。但是西乡县在三国时代已经改为西乡,那在北魏时代唯一可能的就是淅川县南部这一范围。而且独孤信长期扎营于此,后来形成小规模的城市也未可知。
随着范围进一步缩小,我们也能看出旬阳这枚独孤信印的大致来历。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印章就是身份的象征,官方对印章的管理也非常的严格,独孤信印这枚印章取材珍贵,做工精细,绝对是独孤信的贴身之物无疑,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仿造的。既然是独孤信的贴身之物,加之古代印章管理的又这样严格,唯一的解释就是独孤信曾从安康旬阳经过。按照地理位置来说,淅川离旬阳不远,也可以推定当时的旬阳也许是在南乡县管辖范围内。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实行的郡县制,将天下分为九州,位于汉水中下游的旬阳被划为荆州管辖范围也不足为奇。
南北朝时期是个很混乱的王朝,虽然皇帝始终是拓跋氏宗亲担任,但是相互间战乱不断,独孤信确切的来说也是个军阀,加上他子嗣众多,势力不断壮大,在各路军阀间左右逢源,加上不断的联姻,独孤家族能够在腥风血雨的战乱中存活壮大。后来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元宝炬在宇文家族奉立下登上皇位,并改朝换代,定都长安,史称西魏,而元宝炬也成为西魏第一代皇帝,独孤信也乘此机会投奔了元宝炬,和宇文家族共同辅佐西魏王朝。而元宝炬和独孤信还有私交,那就是独孤信管辖的地域曾是元宝炬的封地,那时候元宝炬敕封为南阳王。独孤信加入西魏集团后,很受元宝炬的赏识,并迅速升任大司马。为了建立和宇文家族的关系,独孤信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宇文泰庶出长子宇文毓。
公元540年,西魏死敌高欢部将侯景侵犯荆州,宇文泰命令独孤信与李弼从武关出兵。侯景撤军后,任命独孤信为大使,抚慰三荆。因为政治上的考虑,宇文泰怕独孤信再守荆州会做大对自己不利,于是假借皇帝之名命独孤信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也就是管理今天的甘肃天水至宝鸡、汉中一带。独孤信在荆州根基深厚,家财众多,如果走山道需经过长安,当时的情形对独孤信十分不利,因此只有走水路至汉中,取陈仓古道去往秦州,这样也可绕过长安不受宇文家族的滋扰。
船到旬阳后,独孤信被这里的天然景致所吸引,他看到阴鱼岛和阳鱼岛首尾相逐,对称互抱,惟妙惟肖,不觉诗兴大发,即兴赋诗一首,准备盖印时,谁知一不小心失手将印章落入水中,瞬间那枚印章已不见了踪影,为此独孤信不免闷闷不乐,但又急于赶路,也只能不了了之。这枚印章在自然不断的冲刷下几经兜转,千年之后,终于在安康旬阳县城重现人间。
当然,这段丢失印章的情节只是我个人的猜想,真相依旧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