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人饮食口味偏酸辣,窝酸菜、泡坛子是代表。同时,安康的甜食也独具特点。在90年代前,西大街、鼓楼街、新城北门等地都有国营的甜食店,卖着甜酒、元宵、粽子、糍粑、油糕等传统甜食,食客走进甜食店,交完钱拿着木片或硬纸板做的牌子,等着叫号。
一晃三十余载如过眼烟云,甜食店的印记已淡淡飘散。而安康的甜食仍薪火相传,延续至今。
夹沙糕,制作工艺在三种甜食里最为复杂,蒸熟的酒米搅拌的要比糍粑更为柔软。
将煮熟搅拌均匀的酒米擀压成薄饼形状
豆沙则要经过泡水、蒸煮、揉捏、去皮、过滤、炒制等基本工序才能食用。
炒时加入油和白砂糖,增加粘度和甜度。
搅好的酒米如同手擀面一样铺在下面,豆沙覆盖厚厚一层。
再盖上一层酒米,撒上芝麻面,即能增加芝麻口感,又能避免酒米粘粘。
摆块成塔、一袋一斤、过称装袋,直接食用。
鼓楼西的马成建,出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一二十岁时开始从事传统甜食生计、主营粽子,直到1986年无常后,儿子马金信两口子接班,在粽子基础上增加了糍粑,1993年马金信老伴增添了夹沙糕,现在马金信已经将三门传统甜食手艺传给第三代人马汉军。
马汉军小两口一个做糍粑、一个做食材,母亲则帮着做夹沙糕,一家人忙的井井有条。
2018-05-30
2018-05-14
2018-04-02
2018-03-28
2018-03-20
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