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78365.com讯(通讯员 罗峰 张维安)30家社区工厂, 64个扶贫车间, 建立56个种养基地,125家专业协会,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2189人, 94 家工业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累计捐款捐物183.50万元,带动2140户实现稳定脱贫……
2017年汉滨辖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286.4亿元、增长20.8%,在不断做大“工业航母”的同时,汉滨区积极打造工业+模式,引导工业企业投身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提升贫困人口素质,捐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等方式参与扶贫,趟出了一条工业企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汉滨路径”。诚如区委书记王孝成多次强调,“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业企业作为产业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作用,全力把工业打造成脱贫攻坚的支撑极”。
三产融合延链条 工业+让贫困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机械轰鸣,人声鼎沸。初夏时节,汉滨区关庙镇两河村土地整理的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正在修建石坎梯田的王全银说,“我主要砌石坎,一个月挣4000多,媳妇给工程队做饭,一月2000块,19亩地一年流转费2850元,比出门打工划算多了。”今年49岁的王全银,全家四口人,由于要照顾一个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夫妻俩不能外出务工挣钱,家庭一度贫困。自从去年10月安康荣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驻两河村建设种植基地以来,王全银的一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王全银一起在本村打工赚钱的村民还有100余人,他们在家门口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家庭,而且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
荣泰公司是一家以面粉加工、储备、销售企业,2017年挂牌上市后,公司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在早阳镇两河村、兴胜村流转土地650亩、荒山1100亩,全力推行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带动两村117户,523人贫困群众投入富硒荞麦、小麦种植生产基地,生态观光园区建设,让村里的百姓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力争2020年上市主板,建成西部粮食交易平台,建成规模化、标准化与现代化的“富硒荞麦和小麦”农业园区,走种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把富硒魔芋挂面和富硒荞麦面做成高端产品,销往东南沿海,实现产值达到10个亿,做大做强安康荣泰农业。荣泰公司总经理温荣朝介绍, 面对未来,安康荣泰农业势必带领群众一起走的更高更远。
和荣泰农业一样,做食品起家的安康大运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在洪山镇天池村,按照“土地入股,合作分红”“三变”改革模式,发展油茶7000亩,拐枣2000亩,带动贫困群众474户,1111人。
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突出产业接环补链,延伸产业链条,汉滨不断将工业链条向一产、三产融合延伸。区长范传斌多次调研中指出,要紧紧围绕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等重点,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做长工业链条,嵌入带动更多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脱贫关键在产业,产业关键在工业,汉滨区紧紧抓住位于产业链顶端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工业企业+模式,把工业的触角不断向产业链延伸,建设种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第三产业,镶嵌带动更多贫困户搭上工业“快车”。
“扶贫车间”好就业 2189人实现向产业工人“华丽转身”
4月8日,扬州仪征哈哥宝工艺品有限公司毛绒玩具松坝扶贫社区工厂首批毛绒玩具成品下线。从2月27日招商项目签约,仅用一个月时间,这个总投资1000余万元,提供300个就业岗位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花”。
而在去年底,安康奋达服饰有限公司在汉滨区恒口镇雷河社区开办的扶贫社区工厂隆重开业,100台机器设备投入运营,为200名贫困户解决了就近就业增收问题。
近年来,汉滨区积极以“工业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乡村闲置房屋创办就业扶贫车间和新社区工厂,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在大竹园镇七堰社区,走进社区电子厂,宽敞明亮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工作,展台上摆满了各式电子元器件。
“扶贫车间建在了家门口,上班顾家两不误。”
贫困户蔡代霞是从春节后就来到电子厂上班的,他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感到十分满意。因家中人多地少,父母年迈多病,两个孩子尚幼,夫妻双方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周边打点零工赚钱补贴家用,如今在扶贫社区工厂上班后,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大大改善了家庭境况。
为实现由农民到工人的彻底转变,汉滨区组织开展精准培训工程,在摸清贫困对象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技能、就业愿望等基本情况后,围绕用工需求和产业特色,为贫困群体“量身选定”培训项目。让技能培训走进家门口,把培训专业与市场热门需求结合,精细开展月嫂、电子装配工、缝纫工、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扶贫对象培训后的就业率。培训结束后,给合格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输送到园区企业就业。
结合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多的实际,招引企业或能人大户在乡村兴办厂房式、居家式“扶贫车间”,引导贫困人口从事农产品加工、来料加工等业务。全区已有25家社区工厂挂牌,打造“扶贫车间”64个,涉及电子、服装、鞋业、毛绒玩具等行业。按照“教室在车间,师资在一线”原则,通过“企业+院校”、“培训+基地+车间”等培训形式,培训各类贫困技术人员894人。通过与精准扶贫有效链接,全区工业企业(社区工厂、基地)累计解决1185户、2189贫困劳动力就业,发放工资性收入2882余万元,896户 2513人实现脱贫,使社区居民成为“产业工人”,让“小工厂”成为“大产业”。
“百企帮百村"扶贫济困 弘扬企业家精神彰显社会担当
整洁的街道、时尚的民居……这是安康天宝实业公司结对帮扶的茨沟镇西沟村。“住的条件好了,周围环境美了,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这是村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村里来了大企业,就像飞来了‘金凤凰’,我们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该公司帮助村上建立了核桃烤烟种植合作社和生态旅游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共同发展核桃、烤烟、旅游产业。“百企帮百村”行动启动后,安康天宝实业公司成了西沟村的定点帮扶企业。几年来,安康天宝实业公司累计投入50多万元,帮助西沟村修建“柿园基地”农家旅游景点。在帮扶企业和包联部门的支持下,累计投资400余万元,改造民居49户、建31盏太阳能路灯;建设核桃园2800亩、发展烤烟398亩、劳务输出60余人。如今,西沟村已经变成一步一景、一户一特色、产业明显的脱贫样板村。
作为深度贫困县区的汉滨区,有贫困村231个,贫困户38572户116251人,占全区人口的 11.51% 。面对脱贫重任,汉滨工业企业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早攻坚战打响之初,汉滨工业就在谋划自己的举措。
汉滨区经过摸底发现,全区有规上工业企业145家,有19个基层商会, 1个行业商会,会员人数达 4500人;有非公企业4642个,;个体工商户40144户,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51.78亿元,非公经济占据了全区经济总量的 52.2%,成为建设美丽富裕新汉滨的重要力量。如果将这支力量号召起来助力脱贫攻坚,将会很好地激活农村经济,引领贫困户永久脱贫。
结合脱贫攻坚总体部署,2016年汉滨区启动680家企业参与帮扶 210个贫困村,通过土地入股、定单销售、进园务工、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实现了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全覆盖。
为了激发民营企业的帮扶热情,区上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企业给予贴息信贷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用于开展扶贫帮扶工作;支持广大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助教支医、文化下乡、科技推广、创业引领、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扶贫活动,实现带强一批产业、带优一批项目、带活一批商贸、带建一批基础设施、带动一批就业、带来一批捐赠。
如今,越来越多的汉滨工业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当中来。 “百企帮百村”活动以来,全区 94家非公企业、商会组织结对帮扶 94个贫困村,实施项目120余个,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83.5万余元。相关企业还积极出资,用于结对村的通村公路、村委办公场所、人畜饮水、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贫困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让贫困群众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很多企业还大力援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努力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拔穷根”,从而保证精准脱贫的持续、长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