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号工程 一流建设
——走进建设中的安康机场
工人在钢筋加工厂劳作
878365.com讯(记者 璩勇 吴昌勇 艾蓓) 5月16日,在安康机场开工建设第870天,距2019年10月1日通航仅剩502天的重要时间节点,本报记者驱车前往紧张施工中的安康机场,近距离观察和初夏的气温一样火热的建设场景。
“建设工期、质量管控、技术攻关……”在安康机场建设协调办公室主任谢成彦简要介绍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作为我市“一号工程”所承载的发展所托,基于此,谢成彦和他的团队“筑梦云端”,再苦再累都觉值得,如他所言,“飞机起飞的那一瞬将是我们最荣耀的时刻,这也意味着安康‘航空时代’的来临。”
安康机场的“前生今世”
对于安康人而言,“安康机场”并不陌生。始建于1938年的安康机场位于五里镇,先后经历了1949年扩建,1960年重修并组建民航安康站,于1964年正式开通安康——西安航线。此后,1986年因适航机型淘汰停航,1993年机场再次扩建,并于1995年机场复航。西康铁路通车后,2001年7月,因机械设备老旧、没有适航机型、航空客源不足,安康机场被迫再度停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安康的对外交往、商务往来以及人民群众便捷出行之需。
目前建设的安康机场,由五里机场原址改扩建演变而来。作为我市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百年大计、安康大事”和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交通枢纽建设的重大工程,也是市委市政府向安康人民郑重承诺的重点民生工程。同时,安康机场迁建为安康城市重心北移拓展了发展空间。多次论证踏勘,2008年启动了机场迁建项目,2013年1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2014年8月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一群“愚公”托起的“航空时代”
施工机械在罗家河碾压土面
“晴天硬似钢,雨天一包汤。”车辆颠簸在前往机场建设的土路上,随行的安康机场建设协调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娟打趣道。李娟所说的场景,是由膨胀土质造成的,这不仅是机场建设遇到的现实难题,也是一大世界难题。
难题又何止这些?谢成彦掰着指头给我们一口气道出四大难,“在社情民意复杂的地方抓征迁、在平面工程抓征迁、边施工边抓征迁、新时期新环境下抓征迁。”采访中,我们还捕捉到这样一组信息,安康机场是我市历史上自主实施的最大平面工程,面临拆迁范围广、涉及户数多的征迁难,膨胀土地基和高填方处理技术的施工难和军方、民航近乎苛刻的管理程序要求三重压力叠加,同时工期紧,雨季、汛期影响大等因素交织挤压,挑战十分艰巨。
既要削山填沟,又要平整夯实,占地5000亩、确定2019年国庆通航的安康机场要的不仅是速度,还有工程质量。这是由一群“愚公”托起的“航空时代”,在这一点,谢成彦很自信,“要的就是品质和品位!”在工程建设推进划分的征地拆迁、克难攻坚、参观考察和试航起飞四个阶段里,每一天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工程难题。机场主体工程之一的跑道,长2600米、宽45米的跑道需要完成分层碾压、强夯补强各种工艺150多道工序,“纳鞋底”一般瓷实精细,容不得半点马虎。而机场建设的关键性工程罗家河涵洞基槽,不仅是土方工程最难,西北地区工程规模最大的涵洞,让机场建设者欣慰地是,几经技术攻关和工艺创新,确保工程质量“坚不可摧”。
在“只有晴天和雨天之别的施工进展中,轰鸣着400多台机械设备,最多一天挖填土方量达到6万多立方米。”李娟说,在机场建设一线,机械24小时施工,大家心里都憋着劲儿埋头苦干。
面对如此有场面感和使命感的工程建设,善于提炼总结的谢成彦,将工程建设的质量管控总结为“五子登科”,即监测验土含水量的“盒子”、 刮平虚铺土的“刮子”、碾压夯实的“轮子”、 检验虚铺厚度的“尺子”和监测碾压土的密实度是否达标所用的“砂子”。
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云端梦”
安康机场总投资23.45亿元,安康机场通航后,将满足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750吨/年;
构建起人文机场、智慧机场、绿色机场管理平台,综合远程指挥、现场管理等功能,实现隐蔽工程透明化、关键环节可视化的目标,搭建了信息化管理工程的样板平台……翻阅安康机场建设的部分资料,我们得出这样工程建设的轮廓和基本遵循。
建成后的安康机场,除了以最近距离连接高速和高铁之外,谢成彦也用四句话概括了机场的作用发挥:民航让安康飞得更远、通航让安康飞得更近、物流让安康飞得更快、云梦小镇让安康飞得更美。和机场同时建成向外开放的,还有包括一本画册、一张光碟、一本文集、一个电子档案馆、一个航空博物馆在内的文化配套工程。
“市上领导重视,每周报工程进度清单,每月召开一次市长牵头的指挥长会议,这是‘一号工程’的组织保障;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部门营造了顺畅的施工环境,这是‘一号工程’的法治保障;机场建设工程中采取的人文关怀,对周边征迁群众的人性化妥善安置,这是‘一号工程’的民生保障。”谈及工程顺利推进的秘诀,谢成彦望着窗外紧张地施工场面,顿了顿如此告诉记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