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竹叶关上那户人家
——镇坪牛头店镇竹叶村谭先芝的脱贫故事
878365.com讯( 记者 张思成 熊锋) 巴山深处,牛头峰下,竹叶关上,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脱贫能手,她就是镇坪县牛头店镇竹叶村的谭先芝。
6月13日上午,绿色环抱的谭先芝家里,让人留下印象的不是那些摆设的家具家电,而是一间烤房和一辆小货车。在一个农村家庭,拥有这些生产工具意味着彻底脱了贫,奔上了致富路。
陪同记者采访的竹叶村党支部书记谭洁告诉记者:“55岁的谭先芝是牛头店镇竹叶村2014年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户,别人一般是因为缺少劳动力或者因病致贫,而她却是因为交通条件落后,住的是破烂危险的土坯房,这是她与别的贫困户的不同之处。”
往往两省交界处,不是大山就是大河,而谭先芝就住在镇坪县牛头店镇和湖北竹溪县泉溪镇交界的大山处。在政府部门帮扶前,谭先芝家里的房子只是毛坯房,交通就是一条破破烂烂的砂石通村路。2014年,牛头店镇干部入户走访了解谭先芝的实际情况,认定为贫困户。2015年,牛头店镇打造交通枢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第一要事,拓宽修缮通村路,把过去3.5米宽的通村路都改成了6.5米的产业路,谭先芝一家是这个好举措的最早受益者之一。谭先芝用占房占地的补助款,加上多年积蓄,终于在新修的路边建起了两层200多平方米的小砖楼。新房子解决了她一家人的安全住房,交通的改善则鼓起了她脱贫的信心。
处在陕鄂渝交界处的镇坪县,是名副其实的“一脚踏三省”,不少家庭的人员构成都相对复杂,谭先芝家就是这样的典型家庭。她家五口人,分别来自三个省市。她是竹叶村本地人,丈夫张明贵是湖北竹溪人,儿媳妇是重庆人,还有一个小孙子在上学。尽管是由陕西话、湖北话、重庆话融合而成的“三不像”话,却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取长补短,让产业发展更加丰富多元。
“谭先芝家脱贫意识强烈,当然主要是他们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积极肯干。”谭洁说,有了这条产业路,搞种养殖大大地方便了起来。谭先芝的儿子和儿媳种了40亩山坡地,其中25亩烤烟、10多亩玉米、2亩多洋芋,还有其他农作物两三亩;丈夫张明贵养了30多只羊和一头牛;谭先芝除了在家做家务外,还养了7头猪、4桶蜂、十几只鸡鹅。去年家里还买了一辆小货车,拉化肥买饲料卖烤烟。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的勤苦有了丰硕的成果,去年她家收入3万多元,一家人靠着这些实实在在的产业彻底脱了贫。对未来的日子,谭先芝信心满满,她说以后还想发展农家乐,打造“陕西第一家”,实现“三省一家亲”。
“谭先芝的稳定脱贫,只是竹叶村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谭洁告诉记者:“路水电这些基础设施建好了以后,我们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就有了信心。目前短期发展种养殖,中期发展魔芋和养蜂,长期产业则靠一二三产融合的旅游田园综合体。”信心有了,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全村已发展魔芋500亩、养蜂400箱、油葵100多亩、李子樱桃等林果园300多亩,牢牢地奠定了全村脱贫攻坚的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