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精”换“三高”
——汉滨区抓好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878365.com讯(记者 于延琴 通讯员 汪金波 谢恩)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在多个场合公开讲,振兴乡村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林业。林业主要工作领域在农村,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民。走依靠生态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既可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也将有力地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
事实也是如此,该区践行“两山”理论,做好生态文章,以精心谋划、精细组织、精准落实,实现了林业产业建设的高定位、高速度、高质量,以此积极推动乡村振兴。
“三精”换“三高”
截至2017年底,汉滨区建成以核桃、茶叶为主的绿色经济林果园128万亩,其中核桃54万亩,茶叶16万亩,实现人均1亩经济林果园,人均年增收1000元,成为全省最大的县域林业产业基地。林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带动贫困户20503户,贫困人口73607人。林业产业不仅成为该区农业当家产业,更撑起全区农民增收的“半边天”。
该区区长范传斌说,汉滨林业“十年磨一剑”,发展至今,能有如此成效,极为不易。这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分不开,与全区干群一心共谋发展分不开,与群众追求美好生活要求发展分不开,更与“精心谋划高点定位、精细组织高速推进、精准落实高质量发展”举措分不开。
事实上,早在2010年,汉滨林业发展就着眼于全省进行规划布局。汉滨区林地面积375万亩,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8.5%。总人口102万,其中农业人口达80万,经济、人口占有量均占全市三分之一。尽管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但贫困人口占全市三分之一的汉滨,不仅是个农业大区,土地贫瘠,且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确保全面建成小康又是重大的政治任务,怎么办?
2010年,区委区政府经过深入调研,根据区情着眼全省精心谋划,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林业产业定位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围绕“北山核桃,南山茶叶”产业布局,定下人均1亩达到“百万亩经济林果园”的发展目标,高标准规划了中原、茨沟、大河等10个万亩核桃镇,双龙、牛蹄等8个茶叶产业基地镇,以及凤凰山山麓万亩油茶基地。2012年,根据发展实情,再次提出“十百千万”工程,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园”,以专业合作社、企业经营、大户经营为纽带,集中力量和资源,在全区培育10个万亩核桃镇、5个万亩茶叶镇,300户百亩林果园大户、100个千亩林果园村、建成30个以上山林经济示范园区。
具体而言,“在核桃产业建设中具体谋划了‘两廊十七镇百园’的结构布局,茶叶产业谋划了‘三带两区九镇百园’的结构布局。在退耕还林产业建设中探索推行了‘三包一带’联户退耕及‘一村一品一园’模式。”正是这些既契合实际,又高瞻远瞩的谋划,才使得汉滨林业发展从一开始就有了站位全省的大格局。
随后,该区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系列政策,精细组织,统筹人力物力、项目资金以及时间空间,立体化、全方位安排部署。同时,推行精准落实,做到了责任夯实、政策保障、管理服务、监督检查四到位,确保林产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项举措实现多方共赢
汉滨区林业局局长杨佑金说,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精”工作要求,精心谋划是前提,精细组织是过程,精准落实是结果,“三精”环环相扣,离开其中任何一项都抓不好林业工作。
如何用好“三精”?杨佑金说,有四大举措,即:规划“大园区”。强化特色园区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载体作用,以满足未来5到10年产业发展标准超前规划,提升项目集群集聚的承载,对全区90个贫困村实施退耕还林产业建设,带动贫困户7724户26428人;擦亮“大品牌”。抢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机遇,始终坚持全产业链培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营造强大攻势集中宣传推介“陕茶1号”新品种、新产品,推动“陕茶1号”成为汉滨生态富硒茶的响亮名片;展开“大招商”。依托林业资源,吸引资本下乡,招引龙头型、基地型战略投资项目;优化“大服务”。政府部门实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重点企业开通服务绿色通道。
安康市天龙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建成,一直从事房地产、餐饮业。2017年初,他投资5000多万,在瀛湖镇沙沟村流转土地5000多亩建起了茶园。
从房地产餐饮业转战林业产业,李建成笑称自己“玩跨界”,一方面是被区委区政府引资本下乡的诚意所打动,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区上出台的系列优惠政策,以及林业产业发展的前景。他直言,林业是生态建设主体和最大的绿色经济体,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一项发展地域广、产业链条长、受益群体大的基础产业。能够让人们在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泉水、享受蓝天白云的同时,拥有能提供丰富林果品和木本粮油的“摇钱树”,让城乡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多起来,“幸福感”强起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多方共赢。自己虽是商人,但也是一名人大代表,有责任也有义务进军这样的行业,造福群众。
目前,李建成正在着手建设茶厂,预计10月份竣工。
在汉滨,像李建成这样,从其他行业转战林业产业的不在少数。仅2017年,全年建成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3家,核桃加工厂2家。新增市级林业园区4个,全区林业园区达到132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30个。全年新建特色经济林10.3万亩,其中核桃3.1万亩,茶叶2.2万亩,拐枣4.1万亩,全区经济林果园达到128万亩。其中核桃园达到54万亩,茶园达到16万亩。
持续推进同迎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在大竹园镇七堰社区安康市汉水韵茶叶有限公司的茶业基地里,72岁的李茂香正在忙着采茶。李茂香告诉记者,她原本是小沟村五组人,因2010年7月18日一场特大暴雨,房屋倒塌无法居住而搬入七堰社区。搬入社区后,就到基地干活,“每天挣80元左右!”
李茂香指着和她一起干活的同伴邱英秀说,“她今年68岁,跟我一样,只要天气好,就到基地干活!”
邱英秀打趣说,“我们是双职工,我老伴钟国青73岁了,也在这里上班!”
该基地负责人康付兵说,该基地是“陕茶一号”育苗基地,每天都需要大量劳工,所以社区里只要有劳动力的住户都来干活且优先使用,“都是妇女跟老年人,劳动强度不大,他们也能胜任。”
2010年7月1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泥石流灾害造成七堰村人员伤亡惨重,房屋大量损毁。通过灾后持续不懈的移民搬迁工程建设,一个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在七堰村建立起来。七堰社区安置避灾移民户和贫困户共600多户2450人。
如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社区根据实情,大力发展以“陕茶一号”为主的茶产业,打造千亩观光茶园等一批农业项目,实施“园区+农户”等模式,解决社区就业500多人,并积极开展致富技能培训,拓宽社区村民的就业渠道,实现了贫困户就业全覆盖。
七堰社区是汉滨发展林业产业释放的红利,让群众得实惠的典型代表。对汉滨而言,脱贫攻坚压力巨大,只有以资源换资本,把林业的发展作为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持续推进,才能尽快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乡村振兴。
在该区2018年林业产业发展计划中记者看到,“将充分发挥‘陕茶1号’和‘汉滨米核桃’品种品牌优势,咬住核桃、茶叶两大产业不放松,持续用力,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如何做大做强?计划显示:一是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机遇,针对每个贫困村的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等特点,适地适树选择产业,宜茶则茶,宜核桃则核桃。目标任务是在伍家湾村等25个村新建高标准茶园2万亩,在二郎村等30个村新建良种核桃园3万亩。
二是主攻质量效益。按照涉农资金整合要求,将所有林业项目全部整合用于贫困村林业产业建设,下苦功夫解决有面积无产量,有挂果无结果等粗放经营局面,使全区百万亩林果园真正成为脱贫产业、致富产业。
三是构建产业扶贫模式。推行“支部+”模式,倾力培育新型业主,将贫困户牢牢连接在产业链上,将产业牢牢捆绑在新型经营主体上。今年要在贫困村中启动建设林业园区71个,建成林业产业示范村15个、千村千处示范点20个,建成市级园区7个。力争将汉水韵茶园、林江茶园、弘禾核桃园、瀛天核桃园、轩诚核桃园打造成航母园区,进一步加强汉水韵、京康、轩诚、瀛天等林业龙头企业培育,促其做大做强。
四是全力推进“两廊三带”建设。咬住恒河流域百里核桃长廊建设不放松,突出抓好桥庭等11个核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弘禾、福美两个核桃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将付家河百里核桃长廊提升为百里核桃画廊,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相关阅读